華山會客室41
點讀華山384
Jul 07, 2020
陳昱築X張士庭X王榮文|社會影響力是一門好生意?
華山會客室41
點讀華山384
Jul 07, 2020

 

幫助人也能賺大錢?近年來,全球掀起「社會企業」創業熱,不同於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或非營利組織以慈善為宗旨,社企兼具商業能力及社會影響力,做好事也賺大錢,成為現下台灣青年創業的主旋律。本次華山會客室邀請到Impact Hub Taipei(社會影響力製造所)共同創辦人陳昱築、張士庭,他們將分享兩人如何一頭栽進這條熱血的創業之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uest|陳昱築Rich(左)
Impact Hub Taipe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畢業於台大,負責組織成長與對外發言角色。

Host|王榮文
遠流出版人、台灣文創的實踐者,同時也是華山1914文創園區經營團隊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Guest|張士庭Oliver(右)
Impact Hub Taipei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畢業於台師大,在團隊中主要負責團隊輔導與孵化,維持公司運營穩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榮文(以下簡稱王):大家好,我是王榮文,今天華山會客室來了Impact Hub Taipei(社會影響力製造所)的兩位共同創辦人Rich及Oliver。他們做的工作是我羨慕、佩服、也充滿好奇的。我想請兩位先自我介紹,談談你們如何相遇?

Rich陳昱築(以下簡稱R):我大學念台大日文系,Oliver念師大教育系。在我讀大六那年,因雙主修政治系、空堂多,因緣際會參加行政院青輔會的「青年單車壯遊台灣」計畫,我們四處招兵買馬組了8人團隊,成員還有後來「玖樓」的共同創辦人王維綱,Oliver也在其中。我們一路從台北騎到高雄,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例如去學校帶營隊,或走進社區進行田野調查。

我與Oliver很聊得來,單車壯遊之後,我們倆都有參加扶輪社青年團;後來他也在我任職公司的人資部門實習,就這樣子逐漸變熟識。而且,剛好我們倆都有創業夢,就一起合作了。

Oliver張士庭(以下簡稱O):Impact Hub也是機緣之一。我們倆想過要創業,但沒想過「這麼早」就創業。在前公司研究CSR專案過程中,讓我們發現Impact Hub這個組織,且經營模式與理念非常創新,台灣當時沒有一個組織在專門幫助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被世界看見,所以我們才決定來做些事情,也是在做了之後,才意識到原來我們正在「創業」。

 

王:首先,想請兩位介紹一下,什麼是Impact Hub?它的主要任務是什麼?你們與總部之間又是什麼樣的合作關係?

 

華語世界首例 Impact Hub Taipei

R:Impact Hub於2005年在倫敦成立,至今在全球有超過100個實體據點。Impact Hub Taipei(社會影響力製造所)成立於2015年,是華語世界第一間Impact Hub。

Impact Hub在國際上,最主要提供的是空間服務,京都、馬尼拉等,各國據點都有空間去服務社會企業、NPO組織或新創團隊;不過,在台灣,我們把它擴增為四個服務。除了老屋新生空間營運、加速器及孵化計畫,第三個是推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四個是國際網絡計畫。

Impact Hub Taipei台北據點,位於科技大樓捷運站周邊,兩處獨棟洋房營造溫馨活潑的聚落氛圍 圖片出處 Impact Hub Taipei粉絲團

 

在台灣成立據點之前,我們曾經過14個月的準備,包含市場研究、市場調查,告訴Impact Hub總部為何台灣需要Impact Hub的存在。為了提出完整的報告,我們還飛到不同的國家看各地Impact Hub如何運作。經過所有流程後,通過最後一關面試成功,才能夠獲得授權。

Impact Hub與各地據點為夥伴關係。它服務我們的IT、Branding,媒合我們與不同的大型組織或企業合作,主動幫各地Impact Hub去開發專案,再由各國據點來執行。我們則是給予它授權金,一開始也會有類似入會費的Join Fee;後續則以每月計算,看我們回報的營運數字來做不同比率的抽成。

 

任務一:老屋新生成共作空間

王:聽起來,第一個服務類似二房東,收入來源就是房租。那可以請你們分享把北一女教師舊宿舍改造成「台北NPO聚落」的故事嗎?

R:這個提案源自於柯文哲選台北市長的時候。當時,公民團體提議要重新活化、再利用台北市的閒置空間,且活化後的用途是要作為非營利組織的辦公空間。主因是台北租金昂貴,且協會往往跟著理事長人選運作,理事長卸任後,辦公室又要選址搬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育不同階段與對象的育成單位會促成正向循環,各自補足青年創業的缺口,讓社會創新的生態系更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來柯市長尋覓轄下閒置空間,找到北一女教師舊宿舍,也有了共識這四層樓的大樓,二三四樓作為辦公室、共同工作空間或活動空間,一樓則可以做商業空間使用。而台北市府會決定要找我們,也是因為我們具備了空間營運的經驗。

我還記得第一次去場勘的時候,那個場景就跟恐怖線上遊戲「還願」長得一模一樣。且公部門預算有限,光是把大樓的結構、防水、管線、無障礙設施、電梯、外表拉皮完,就花了快5,000萬。後續整修的經費好在有義美食品、大金空調等企業夥伴支持,才能順利完工。加上我爸爸是建築師,當時為了省錢,NPO聚落的設計在爸爸協助下,我們通通自己來。我當時天天待在施工現場,隨時處理現場所有問題,把花費壓低,將錢花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

NOP聚落透過自家設計,自己監工,努力將錢花在刀口上 圖片提供 Impact Hub Taipei
 

O:後來的成果,四樓成為co-working space,二、三樓為獨立辦公空間。一樓商業空間則作為拉近與社區關係的媒介,讓更多附近的社區民眾可以走進來。

 

任務二:新創孵化及加速器

王:你們提供的第二個服務是孵化及加速器,可以分享一下你們如何培力這些新創單位?

R:成立Impact Hub Taipei的前期,我們主打空間服務。2015到2017年,我們手上的空間有第二棟,也有愈來愈多社會創新夥伴認識我們,任務也就慢慢擴大到孵化的市場當中。

O:可以把我們想像成民間版的育成中心。每個新創團隊在不同的階段會遇到不同的課題,例如團隊成員理念、商業模式或行銷策略不明確等,我們會扮演引導跟陪伴的導師角色,同時也會客製化相關課程,提供他們進修。而在實務經驗的部分,也會替他們媒合適合的業師。

一般來說,孵化分為三階段。一是「入孵」,也就是盤點需求。我們透過問卷、訪談,挖掘實際問題背後的問題,再針對問題抓出幾個施力點,作為未來一年我們可以協助之處。

 

二是「在孵」。此階段,我們有模組化或客製化的課程來協助這些團隊,也會幫每個團隊媒合一位陪伴他一整年的業師。課程內容可分為對內及對外溝通,對內方面,像是建立公司的理念及共識,避免主事者與其他成員出現多頭馬車的狀況,或是提供組織策略及商業模式的建議;對外則是協助新創團隊與媒體溝通或向大眾傳遞信息等。

三是「完孵」。此階段我們會去重新審視過去一年裡,團隊滿不滿意育成服務,或是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調整及修改的。

R:「遠山呼喚」是我們孵化的一個成功案例。這個團隊在尼泊爾做貧童教育,他們第一年進入孵化器時,想要重新盤點捐款資源,後來他的業師就協助重建對外溝通的管道,目前在定期小額捐款上面的表現非常好。

王:不過,我也觀察到有愈來愈多新創團隊,或是企業CSR計畫也開始投入育成的市場。這些人是你們的競爭者嗎?你們的孵化模式又如何與其他人做出區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因為風險、怕失敗,而不敢去嘗試。不如先做了,等到發現問題,再來一一思考解決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不同的育成單位,表面上看似是競爭對手,但其實不是。不同育成單位會鎖定不同的階段,社會創新團隊也可以去分析他們適合哪一個中介組織來協助孵化或加速。例如我們有一個著重學生SEP培育計畫,多數的中介組織並不做學生的市場;但這些創新的種子未來可能投入其他單位的孵化或加速計畫。長期下來,培育不同階段與對象的育成單位會促成正向循環,各自補足青年創業的缺口,讓社會創新的生態系更完整。

 

任務三:SDGs策展及教育

王:Impact Hub Taipei也做了其他國家Impact Hub不會做的事情。你們第三個任務是推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可以說明一下這件事的起心動念嗎?

O:因為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永續發展目標(SDGs),但在台灣只有極少數關注永續發展的人注意到這件事。我們認為這件事應廣為人知,因為我們觀察,大部分的社會創新團隊,解決的問題與SDGs有關,例如「終結貧窮」、「氣候變遷」、「海洋生態」或「性別平權」等。這是未來的趨勢,也是青年改變社會的一個依歸。

SDGs是Impact Hub Taipei團隊核心項目之一 圖片提供 Impact Hub Taipei

 

我們2016年在「NPOst公益交流站」撰寫「SDGs專欄」,共寫了16篇文章,主軸正是談「台灣如何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後來外交部也來轉我們的文章,也有立委拿去質詢公部門。

除此之外,108新課綱上路後,老師們也要教學生永續發展目標,我們近年也切入教育的市場,例如「師培」替第一線教師開設工作坊,也針對企業夥伴做SDGs教育訓練。去年,我們在松山機場製作全世界第一個在機場策劃的SDGs展覽,把台灣團隊在SDGs上的努力變成互動式展覽。

 

創業,不要想這麼多

王:你們創立Impact Hub,有想過自己想要的是發大財還是影響力嗎?近年我觀察愈來愈多青年想創業,但創業之初,究竟是有個清楚的商業模式可以賺錢,還是做自己認為重要、有影響力的事比較重要?身為前輩,你們的建議是什麼?

R:最初創業的時候,其實我與Oliver都沒有想這麼多。現在很多年輕人想出來創業,但他們想太多,所以我反而會告訴大家——創業,不要想那麼多;想愈多就愈理性,愈理性反而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我必須說,每一次的嘗試,都存在風險,就像我們一開始栽進創業的世界裡,每一步都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步伐,Impact Hub的商業模式也是從做中學、逐漸摸索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路。從空間營運、到孵化加速器,這些任務都是為了把公司養活,走向規模化,才可以做更多有影響力的事。

不要因為風險、怕失敗,而不敢去嘗試。不如先做了,等到發現問題,再來一一思考解決方案。我相信,當你做的事情是有正面影響力的,這條路上一定會有很多的夥伴及貴人來幫助你。

CreativeMorning每月一次,與大家相約共進創意早餐 圖片提供 Impact Hub Taipei

===============================================================================

impact hub taipei /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 《FB》 《官網》

陳昱築Rich
Impact Hub Taipe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也是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畢業於台大,雙主修日文以及國際關係,喜歡思考並將內容實際產出,求新求變並追求永續發展,團隊中負責組織成長與對外發言角色。

張士庭Oliver
Impact Hub Taipei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畢業於台師大,主修教育及英文,具有多國語言能力。長期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趨勢,也推動企業關注此議題,團隊中主要負責團隊輔導與孵化,維持公司運營穩定。

===========================================================================

推薦閱讀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畫畫是自我代謝的過程,讓各種不快與憂傷都流走-專訪插畫家Michun 葉依柔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與藺草的邂逅 | 編織出苑裡地方產業鏈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從飲食文化找切入點 香料共和國 為生活加油添醋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黃春明X王榮文|永遠躍動的語言,黃春明的文字世界 | 華山會客室
專欄觀點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觀點X詹傑】最後的審判
人物專訪
論策展
點讀華山
當代文化思考的共論場——2021台灣文博會《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