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讀華山384
品牌經營69
Apr 09, 2019
三星四季青花瓷 Live in Taiwan 把家鄉的美好溫度傳遞
點讀華山384
品牌經營69
Apr 09, 2019

鼓勵在地年輕人用雙手勞動,創造地方性思考,「參與式工藝」是品牌與人建立雙向互動、與土地產生連結的對話方式。

 

三星四季,一個從土地上長出來的台灣工藝品牌,2014年正式開啟「參與式工藝」計畫,在宜蘭三星鄉扎根,致力青年陶藝興趣培育,連續三年推動「宜蘭青年工藝師衛星計畫」,負責人李哲榮期望打造工藝聚落,為地方開闢一條新的農村產業方向。本次邀請負責人李哲榮分享,三星四季一路走來的品牌理念和深耕在地環境的創業歷程。

宜蘭三星鄉安農溪畔,流水潺潺,放眼望去落羽松林蒼鬱,隨四季變化美麗,三星四季的陶藝空間座落其間,「講到『三星』很多人容易聯想到三星蔥,但我覺得那應該要是一個地方總合起來給人的感受。」講到品牌命名由來,李哲榮分享,三星四季的器皿圖樣設計取材自鄉間田野,每款商品皆蘊藏宜蘭三星的四季景象。

李哲榮表示創作和品牌經營是極其不同的,每一個創作都是自己的孩子,要怎麼悉心把它拉拔長大,觀察消費市場需求,品牌力是需要時間慢慢養成的。

 

品牌逾四年,從起步到深耕,一路走來穩穩實實扎根在土地上,「起初只是在家弄一個空間,帶有興趣的學生玩玩陶。會變成現在看到的樣子,純粹是想辦法讓身邊事物變得更有趣。」和一般文創商品的量產思維不同,從練陶、拉胚、修胚、拓繪到窯燒,每個步驟流程,都是人與環境建立關係的參與過程。

 

鄉野採集 留心四季

Logo上一隻輕巧靈動的白腹秧雞,是品牌開端也是李哲榮對三星四季的期望;「回到宜蘭,發現自己跟生活環境是脫節的,想了解周遭的人事物和環境,著手進行田野調查。」在台北生活多年,李哲榮返回家鄉,一次開車意外撞上路旁竄出的白腹秧雞寶寶,讓他深感愧疚,為了拉近與土地的距離,李哲榮用文字和攝影,留心生活環境,在田野間探查,為品牌開啟契機。

早年從事廣告特效工作,李哲榮說製陶和電腦設計繪圖很不一樣,從作品生成到樣態形塑,每個步驟過程都要謹慎以對,緩慢的工藝型態和在地的生活步調契合,「在宜蘭,人跟人的關係是非常近的,對自然的東西也比較熟悉和容易適應。」融入環境,是建立在地工藝生產模式的第一步,選擇用「青花瓷」來創作,便是期望藉由開放和參與的方式,創造雙向思考和溝通。

「青花瓷的用色簡單,可以作為我們傳遞訊息的一個共通語言。」李哲榮說人和土地的互動和認識,簡潔明瞭的配色和圖像便已足夠,品牌講求人和環境的關聯,不需要絢麗的顏色與技巧。

 

手作溫度 獨一無二

一開始混合三星土製陶,做出來的成品略帶粗糙帶有藝術感,但考量華人消費市場普遍對乾淨亮面的器皿喜好和為提高製程的良率,後來改以日本陶瓷土製作。將捏塑好的半成品覆蓋上一層白釉,「像油畫打底一樣,打了底顏色再上去,呈現出來的質感深度就會截然不同。」而後拓繪青花圖樣,塗抹一層透明油保護,讓釉附著更緊密,使用上更安全。

一般瓷器燒製會有瓷化的過程,燒到一千三百四十度你再去敲擊,聲音有玻璃感的清脆,但我們調整燒到一千兩百四十度左右,刻意燒製出陶器般的手感。」期望做出有溫度的生活器皿,從技法到窯燒溫度的掌控,李哲榮一再顛覆青花瓷傳統做法。看起來雖是青花瓷的外形,觸感卻比較接近陶瓷,刻意保留手拉胚成形的手感,從細微的觸感和痕跡中感受手作的獨特和溫暖。

「公雞醬油碟」的體型較一般碟子來得大,除醬油外也能穩妥擺放醃漬小菜,蘊含李哲榮專為鄰居公雞阿嬤製作的誠摯心意。

 

為了讓學生容易理解創作,李哲榮在圖樣繪製方面結合科技,用雷射切割青花圖騰拓繪,運用3D列印製作器皿把手支撐輔具和花磚壓紋模具。「我們希望年輕人involve進來這個流程,降低製作的門檻,可以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慢慢積累製陶經驗,李哲榮更致力推廣「參與式工藝」理念,透過環境採集素材、開辦工作坊體驗,增進鄰里間的社區互動。

 

繼續寫下 在台灣的故事

白腹秧雞、春燕、蘆葦花、山桐子、上將梨⋯⋯品牌將在地元素注入日常器皿,用圖樣記錄下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象,進一步與東北角風景區、宜蘭文學館合作,更嘗試把工藝與在地的連結拓展到化妝品、木作家具、茶行的異業聯名,透過每一次對外的展覽,把地方故事帶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將青花瓷工藝結合雷射切割、3D列印技術製成的「宜蘭花磚」和「宜蘭花磚」,分別獲頒2017和2018年台灣文博會文創精品獎和金點設計獎。

 

連續三年推動「宜蘭青年工藝師衛星計畫」,李哲榮期望打造三星工藝聚落,扶植培育在地工藝師,創造產業永續價值,「我們叫『參與式地方工藝』,什麼事都可以參一腳。接下來還有更多有趣的事發生。」深耕在地環境、陪伴地方成長,是三星四季從一而終的理念,從陶藝創作開始,逐步範圍擴大

原本的工作室遷移到現址,新空間結合藝廊、咖啡、選品店、民宿的複合式經營,讓年輕的工藝師們直接與消費者溝通互動,從現場交流當中學習,拓展視野也能將服務經驗帶到作品創造,「在新的地方期待更多新的連結,當一個使用者給我們feedback的時候,就是給我們很大的靈感和鼓勵。」李哲榮透露,下一步將與當地有機小農合作,運用在地食材,做出玩味創意的輕食糕點。

一個台灣在地工藝品牌,在與土地親近過程中走出一條不同的路。融入生活環境美的觀察,未來長成的樣貌,值得期待。

 



⏤     Brands Talk     ⏤

Q1. 工藝品牌何其多,關於品牌的競爭力,如何做出市場區隔?

A1. 其實沒有考慮太多這方面的問題,起步並不是以品牌概念在經營,而是隨著培養青年工藝師的成長和在地生活而慢慢調整步伐,擴大我們能提供的服務範圍,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出發點,造就品牌的樣貌和模式獨樹一格。

 

Q2. 在創作上遭遇撞牆期,所給予自我的肯定。

A2. 做陶的過程無可避免會遇到良率問題,因為工序繁複,任何環節的失誤都可能讓作品失敗。只要有使用者給我們真心feedback,作品被認真使用的那一份快樂,就可以讓我們撐很久。

 

Q3. 覺得推廣在地工藝文化,最需要著力的地方?

A3. 不能操之過急,想透過品牌傳遞的訊息,唯一要堅持的就是用行動把心意傳遞出去。持之以恆,慢慢水到渠成。

推薦閱讀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蘇仰志X王榮文|文化創意需要透過教育,全民共感 | 華山會客室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黃春明X王榮文|永遠躍動的語言,黃春明的文字世界 | 華山會客室
專欄觀點
談編輯
點讀華山
【觀點X黃威融】對編輯和人生還不死心的,一定要看《重版出來》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地方創生
【觀點X林承毅】「二地居」讓「移動創生」成為可能
點讀插畫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在圖像裡停駐靈魂的一刻-專訪插畫家「王貽宣」|點讀插畫家
人物專訪
談編輯
點讀華山
媒體轉型才不是「數位化」那麼簡單!〈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獨家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