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May 01, 2018
策展是因為相信世界會更好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May 01, 2018

策劃一場展覽,必須將「人」放進內容進行敘事,同時重塑世代樣貌,串聯起社會價值。


策展人為一件事提出看法,在串聯資訊、整合論述的同時,還必須擁有實踐理想的舞台。文創平台提供創意夢想激盪、開創市場商機、跨界合作交流的策展接點,作為一股助力,驅動思想與行動的交合。伴隨策展核心價值的深植,為開拓更多媒合與關注,文創策展逐步轉型成為品牌,以觀點支撐經營,匯集重組各方資源,深耕影響力,帶動改革創新的浪潮。

Maker Faire Taipei以個人與集體共創的自造力為號召,在與產業接軌的過程中理解市場需求,雜學校從「不太乖教育節」加值轉為創新教育品牌,以IP版權形式經營,兩者皆以華山為基地,逐年擴張策展規模。本期邀請雜學校的蘇仰志和Maker Faire Taipei的宋怡箴,與我們分享策展核心的價值,以及由大型展覽轉為品牌經營的理念與心得。

 

在資訊如恆河沙數、堪稱氾濫的時代,策劃一場展覽,考量的不僅是展示美學而已,策展人闡述觀點,賦予議題特殊的情境、脈絡,還必須將「人」放進內容進行敘事。敞開縱橫軸線,從各種角度去探討問題的核心,而民眾參與、淘選觀展的依據,不外乎期待從作品中找出與生活的共鳴。策展同時重塑世代樣貌,串聯起社會價值。

若把策展視作訊息統整的平台,如何去吸引閱聽眾的目光?議題的生成,是極大關鍵,近乎關係展覽的成敗。策展團隊轉換語言,歷經無數次的腦力激盪,嘗試用有趣的方法誘發個人積極參與社會,議題類別從藝術、科技、人文、教育,廣泛提供眾人嶄新的觀看方式,不再以單一層面去反思社會樣貌。

品牌精神 就是策展的核心要點

為什麼要策展,展覽的訴求是什麼?一個明確的論述,才有可能引發眾人討論。提出策展的價值核心,並逐年深化,以品牌經營的概念標準化擴大成長,拉開僅辦一次性展會的差距,在地深植議題的重要性,進而能夠實際發揮影響力,逐步讓社會改變成真。策展IP生命的延續,亦奠基在持續創新的策展動能,在移植IP授權的同時,不因邏輯敘事語言的轉換,失去原有的核心精神。

雜學校的蘇仰志即表示策展IP的擬人化相當重要,個性越鮮明,越能挖掘出它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與教育性意涵。從倡導教育革新的「不太乖教育展」開始,逐步累積能量,引起政府與民間諸多關注,匯集海內外人士推動教育改革,加值轉為創新教育品牌,改以IP版權形式經營,2018年更將雜學校自策展業務切割,成立公司,蓄勢待發,預計將台灣創新教育推向國際。
 


策展IP的擬人化相當重要,個性越鮮明,越能挖掘出它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與教育性意涵。


 

「策展的核心要點是你的『品牌精神』,貫穿主軸的前導是在提倡議題,或是售票營利的商業行為,一般大眾都能輕易分辨。」言論的民主與自由,廣納族群、地域特色文化,獨特的背景與環境孕育出台灣的教育體質,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自小便深植雜學的本事。雜學校的成長歷程,其實是在匯集所有人的生命經驗,求學過程受限於體制,鼓勵、倡議眾人跳脫社會價值規範,踏入多元領域的探尋。「每個生命都渴望擁有自我實現的可能。雜學不是叫你隨便亂學,它所指的是生活中的各種探索。」

Maker Faire Taipei的宋怡箴分享策展核心的價值,並提及涵蓋學習過程的STEAM是一種整合跨領域的思維。

議題的生成 要符合大眾需求

透過展會這樣一個媒介或平台,激發眾人學習的動力,Maker Faire Taipei即以個人與集體共創的自造力為號召,在與產業接軌的過程中理解市場需求,開拓出創新、自主的學習機制。「Maker Faire的精神就是分享,把IP版權引進台灣的前幾年,本來沒有議題性的操作,『動手做』是唯一的亮點。」代表Maker Faire Taipei的宋怡箴不諱言主題論述的產出,是一種接地氣、呼應社會需求的策展方式。

 


主題論述的產出,是一種接地氣、呼應社會需求的策展方式。只要一個人被感動了,就是最有力的號召。


 

「台灣人觀展的成熟度蠻高的,一般民眾會在意展覽內容與價值,當AI講到一個極致的時候,他們會期待你接下來還要說什麼?」宋怡箴提及涵蓋學習過程的STEAM是一種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若對應到策展創意,即聚焦在軟實力的培育,協力各方找到適合的航道,連結、開拓產業的供需生態,最終達成積極的社會參與。自造者具備一定的知識含量,親身實踐並與眾人共享成果,「就人們是否願意參與making嘗試自造而言,我們討論是「意願」的問題。你的不願意也許來自過去經驗的受挫,但在看完展之後,你會相信只有不肯,沒有不能。」宋怡箴補充說道。
 

堆疊經驗 深化策展邏輯

以華山為策展基地,雜學校逐年擴大場地規模,2018年將以策展IP為著力點,落實並深化體驗式邏輯,試圖找出與各領域的接點,加速推動策展的價值與核心。「雜學校已經有這樣的社會責任,大家會期待你做更多的事,絕不能再以往年的操作方式,品牌必須建立起高度,策展IP才有可能複製出去。」今年二月底開辦的雜選課,嶄露出品牌價值的鋒芒,連帶牽動參展規範的制定。

一套完善的策展機制,正如光譜的中心,參展單位的類別沒有限制、涵蓋多元。但以議題為主幹的前提下,必要權衡組合比例,整體呈現始能符合策展精神,在策展思想空間的營造上,徵件的評選機制,也必須調整成能對應每個參展單位的規格。譬如一本Brand Book,詳載品牌對接的需求,相關規定與嚴謹的審核機制,始能確保版權IP因地制宜、長久延續。

Maker Faire Taipei自去年開啟售票機制,為展會爭取更多的承辦資源。

雜學校逐年擴大場地規模,2018年將以策展IP為著力點。

創意加值 潛力無限

就一場展覽的長遠性與現實面考量,導入吸引人的內容、完整的體驗,實際上還必須獲利,打平場地、硬軟體設備、宣傳的收支,才有可能催化下屆的展期開辦。鑑於往年虧損甚劇,Maker Faire Taipei自去年開啟售票機制,除為展會爭取更多的承辦資源,同時也在檢視多年來於台灣深耕自造者文化的成果。以「學生證」作為入學的依據,售票機制是雜學校和不太乖教育展最大的不同,營收來源若能穩定,相對來說策展過程也能投注更多心力,深入研究展覽內容與形式的呈現。甚至強化驅動策展IP的命脈。

在經費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去策動、引起眾人關注?行銷資源的投放需要策略,投入時間與成本凝聚並營造社群網絡,搭建一座跨領域或跨世代相互激盪、互動的橋梁,「只要一個人被感動了,就是最有力的號召。」蘇仰志提及,任何一場展覽皆具有教育意涵,建立與各界人士溝通的管道,留意產業走向與消費市場脈動,在舊有的文化面推動價值觀念的改革,更需具備同理心,才有可能貫徹創新的策展核心。

策展的同時匯集各方資源,成為梳理、整合的平台,經由轉介、串聯,逐漸擴大成產業新創的生態鏈。起初選擇在華山發跡,也是期望一場場廣納多元、具包容性的展覽,能一年年持續辦下去。把策展IP的延展視為己任,「很多人都說台灣格局小,除了唱衰我們還可以做一些事情。如果策展是可以往著怎麼樣讓下一代更好。」將「相信改變」納進展覽策劃的綱要,進而拉出一條條清晰的軸線。觀點的產生,是因為對議題夠有感。完整確實地傳遞策展核心,最終集結而成的力量,將能撼動並翻轉世界。

推薦閱讀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任性大人的生活主張 在礁溪老爺多待一下下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在日本引爆「中藥漢方」的魔法 DAYLILY帶起時尚養生潮流
華山會客室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劉維公X王榮文|文創,與他們的產地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X陳伯任】看電影:一場「共同再創作」的旅程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紙的材料室:品墨良行|用原創企劃讓品牌擁有自我風格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森高砂咖啡華山實驗室——最懂台灣的風土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