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Mar 13, 2018
向成功的策展人邁進
論策展41
點讀華山384
Mar 13, 2018

關於策展,那些你想了解的事系列三之三

圖說:從左至右分別為聯合數位文創鍾逸民、格式設計王耀邦、飛躍文創陳姿含、台北市立美術館蕭淑文、時藝多媒體王華瑋。
 

 

當許多學門因為與社會實用性脫鉤而逐漸式微之際,「策展」卻異軍突起有了專門學程,快速成為值得關注的產業。究竟策展是什麼?又有哪些眉角?點讀華山邀請活躍的策展人:飛躍文創活動展覽部總監陳姿含、飛躍文創Brand∙Content事業部部長陳慈賢、時藝多媒體展演活動部總監王華瑋、格式設計總監王耀邦、臺北市立美術館資深策展人蕭淑文及聯合數位文創活動事業群文創二部總監鍾逸民,以梳理過的實務經驗,分享關於策展,那些你想了解的事。

 

每個展,都是將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數百坪空間裡,所謂策展人,正是把這些內容以有系統性或是有趣的方式,透過空間配置、動線、展覽主題,讓觀眾在很短時間內瞭解龐大內容的中間媒介。策展人就像一位導演,將龐雜資料消化後拍成故事性十足的影片,更如同魔術師般,將千絲萬縷化為完整而精彩的內容。創意十足又眼光精準的策展人,其工作樣貌又是如何呢?

 

策展人的日子這樣過

「我的一天通常是一杯咖啡、至少兩個會議、20通以上的電話、200封以上的email、數百個line跟微信訊息;一個月來看就是以上的20倍,再加上一次出差、3次熬夜、5個越洋電話會議、每周兩次的健身房跟2根白髮。」一年有約7檔展覽與4場演出活動的王華瑋,笑著說一年的時間其實過得飛快,不僅是國內的展覽多是在寒、暑假舉辦,同時想著明、後年的展覽,還得飛到國外看展!鍾逸民也說,兩個月飛一趟日本看展兼開會是常態,一年裡還有幾趟全球飛行,一趟12天的行程要飛4、5個國家,往往一下飛機就是換裝趕展覽的開幕酒會,有限的時間裡能塞滿多少會議就有多少……。對資深策展人而言,這種超人般的行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乎沒有空檔。

然而「若不是策展,我一輩子也不會想到能跟Paul Smith一起逛大稻埕、或是能和宮崎駿坐下來開會!因為這份工作,讓我可以跟電視上才看得到的人坐在一起工作,這是策展工作與眾不同的經驗。」鍾逸民不諱言,這些特殊福利正是許多人對策展工作嚮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想要得到這特殊的福利,策展人異口同聲表示「你得先擁有一些特別的能力」,方能渡過極度細碎而不一定看得到努力階段。

 

能力關鍵字:溝通、解決問題、看見未來

首先,語文是最基本的能力,要能以英文流利溝通,如果會日文、韓文則能加分,但這只是基本條件,策展人更需要培養自己具備「溝通、解決問題、說故事與看見未來」的能力。

創造一個超乎觀眾想像的展覽,策展人就必須先一步看見未來;這包括看見台灣市場需求、看見未來趨勢,以及看見展覽要達成的目標。一般而言,歐美日的展覽走向往往快台灣一步,因此策展人必須時時關注國際展覽趨勢,尋找適合題目、在適當時機引入台灣市場。說來簡單,但若沒有長期關注國際動向並了解台灣市場變化,是沒辦法很精準地嗅出哪一檔展覽適合台灣。此外,對於自製成份較高的展覽,策展人更要能預先看見展覽應有的樣貌,以及將帶給觀眾什麼樣的體驗感受,將策展視為一種做事方法、一種思考行動的王耀邦認為,「Identity要設定的很清楚,策展人更要去捍衛這件事。例如在『UP TO 3742|臺灣屋脊上』,我們希望以台灣山岳的壯闊讓人產生感動,這是展覽的核心,那我們就要小心呵護,檢視所有『設計』有沒有精準達到。」策展人越能清楚看見未來,就能將故事說得更加動聽,從而讓展覽更加精彩可期。

 


策展人更要能預先看見展覽應有的樣貌,以及將帶給觀眾什麼樣的體驗感受,將策展視為一種做事方法、一種思考行動。”


 

然而,這只是策展浪漫的一隅,就工作實務面上來看,策展人更需要培養自己擁有極大的耐心與高EQ;如同王華瑋特別細談的預約場地困境,當策展人與授權方洽談到可以簽約時,往往是開展前的一、二年,然而受限於場地,即使預定了也要到一年以內甚至是半年內才會被告知是否拿到場地,這中間就必須要邊談邊進行,同時還要有備案場地以防沒拿到場地,策展過程的變動性之高,唯有以雙贏的心態不斷溝通討論,不厭其煩地協調並解決所有問題才能達成,因此,高EQ的耐心溝通是策展人一定要具備的能力。

 

另一個實務上必須要有的能力,就是通盤掌握策展所有面向;每一檔展覽策展人都需要從預算、市場到營收等進行仔細並完整的評估,因此要對每個環節有深入的了解,或許不是策展人親自洽談售票系統,但基本的合作模式與流程還是要了然於心,「你必須有這些基礎後,才開始成為策展人。」蕭淑文談到自己是從藝術行政、承辦人員開始,累積多年經驗後才逐漸朝向策展,這段歷練不僅奠基了藝術專業度,更扎扎實實累積了技術上的能力;從最基本的展場木座、油漆、結構,到新媒體需要的各種科技設備,策展人都應有基礎的認識,當參展人需要協助時,才能立即給予幫助,並且真正做到運籌帷幄、控制好整個場面。而學生時代就從社團活動及展場打工中累積不少經驗的陳姿含,同樣強調「邊做邊學」的重要,從不同的活動形式及合作廠商中學習,絕對是培養策展能力最快速的方式。

 

特質關鍵字:心細、熱情、信任、領袖魅力

然而除了上述能力外,仔細觀察優秀的策展人,我們不難從他們身上發現幾個共同的特質:心細、熱情與信任。

策展過程之繁雜,自然需要細心以對避免出錯,但心細,是要想得更多、更細膩、更全面;小地方如人事聯繫,大到如展覽需要添加哪些細節以豐富內容等,心細能讓人多想、多考量一些,從而提出一些讓人眼睛一亮的好點子,這些都能讓展覽的細膩度增加,呈現出更好的質感。

再者,對工作超乎常人的熱情,也是策展人必備的特質,「你得要有極大的熱情,才能度過極度瑣碎單調又有嚴重時差的前期工作」鍾逸民說;陳姿含則是以熱情去擁抱無法分割的生活與工作,「我們都是『在玩樂中觀察』,消費者模式和業者模式同時並存,隨時隨地觀察市場。我相信策展最重要的就是帶給大家『真善美與快樂』,觀眾開心的笑容,就是我熱情的來源。」

當然,策展人不可能單打獨鬥,必須仰賴團隊合作方能完成一檔展覽,因此「讓人信任,也信任他人」是很重要的特質。最初與授權方或客戶洽談時,需要透過足夠的專業度與可信賴的個人特質,方能讓對方安心交付這個展覽,而這往往奠基於在策展人了解自己團隊的能耐,能如實達成客戶的各項要求與期望;另一端,策展人也要對參展人給予充分的信任,放手讓他去共同完成,這一點,在藝術展覽上尤其重要。

 


“以熱情去擁抱無法分割的生活與工作,「我們都是『在玩樂中觀察』,消費者模式和業者模式同時並存,隨時隨地觀察市場。”


 

不只和視覺藝術家合作,也與舞蹈家、劇場演員合作過的蕭淑文認為,策展人和參展藝術家具有微妙的權力關係;展覽必須仰賴藝術家的作品完成,但作品又是架構在策展論述下得以成立,因此策展人往往要有一種領袖魅力,讓藝術家願意相信、合作。這絕對不是威權,而是用同樣語言溝通、提供更精準的意見,對雙方達成共識的作品給予最大的支持……,當一位策展人能善用與參展人間微妙的權力關係時,最後的成果往往讓人驚豔。

 

想成為策展人?請你跟我這樣做

策展人可說是導演與藝術總監的綜合,而展覽正是策展人眼光與品味的具體展現。策展人或許不是創造者、不是藝術家,但優秀的溝通執行能力熱情特質,使策展人得以將美感與文化經驗用另一種方式分享給大眾。這或許正是愈來愈多人想從事策展的理由。「如果你喜歡一件事,你就不能愧對『喜歡』二字,要真的很了解它。」王耀邦建議,想成為策展人,你必須先培養好奇心並習於觀察社會,無論是如王耀邦所說,去觀察誠品最賣座前十名的書,以思考當前的社會現象,抑或是如蕭淑文去欣賞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甚至嘗試去看小眾、實驗性的演出,試著擴大好奇範圍,讓心接收到各種不同的形式,「要多些角度去看待事情,多觀察別人觀察不到的,才會有多一些與別人不同的想法,而策展就是把你的想法付諸實現」王華瑋說。

你不僅要喜歡看展覽,更要對喜歡的展覽類別多加涉獵,甚至是養成某種專注的習慣,例如一週看兩部好電影,一年後你的人生絕對和別人不同。所以,如果你喜歡展覽、想從事策展,不如就從去展覽打工開始,或是挑間策展公司去工作,讓自己真正學到展覽的從無到有的大小階段,包括客服、票務、現場營運、行銷、公關、商品開發等等,透過這些點滴累積的經驗,正是通往成功策展人的最佳奠基。

推薦閱讀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江振誠X王榮文|像我這樣的一個大廚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華山妖獸的奇思怪想 用地圖串聯共生共好的商圈經濟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選一個你喜歡的角落坐下 沉浸式劇場的自由-2019華山親子表藝節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X Tim Wong】接棒式的超前部署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將插畫串成一篇動人的故事--專訪插畫家芳因
華山會客室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王榮文╳張培仁|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